2022年,以「學習生活圈」為共同概念,集結了新竹市竹松社區大學、竹塹社區大學;新竹縣竹北社區大學、竹東社區大學、後續更加入了催生中的豐湖社區大學,以及大風吹課後學習基地,成立了「大新竹教育行動支持聯盟」。
聯盟的成立緣由,固然可以從推動「社區大學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」的角度來理解。不過,當我們從「走過二十五個年頭的社區大學如何轉型」的面向切入,就可以理解到各位在此時此地的聚集並非偶然,而是必然。
此時此刻的意義:巨變的時代
自社區大學運動始、歷經社區大學創立,社大體制已經近25歲。主要以成人學習、知識解放、催生公民社會的核心理念,伴隨著時間過去,25年前的成人,以嬰兒潮世代為主的學習族群,也已經逐步邁入長者的階段。
伴隨著時間的變化,我們是否思考過,對於原有的學習社群該有怎樣新的想像?因應現在社會變化、網路社群的興起,社區大學又該有什麼樣的學習方向與系統?
面對「少子化」與「高齡化」的挑戰,過去承載「催生公民社會」的社區大學,在辦學的日常行政之外,面對台灣社會、面對地方,我們是不是停下腳步,思考過新時代的需求?
相信許多社大朋友的腦袋絕對都浮現過上述問題,可是我們都可能消耗在行政的日常而無法緩下腳步想想能夠怎麼辦。不過,社區大學之所以為社區大學,是因為我們的資源取之於公、也因此我們所生產的同樣用之於公,最終還是必須回歸到「公共性」,從公共性出發的思考,就是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。
身處大時代變化的十字路口,必須為此提出思考與改變。
這正是我們此時此刻集結的意義之所在。
此地此處的意義:大新竹
自淡水廳治設於竹塹城始,歷經近三百年,新竹在北台灣發展史上一直都佔據著重要地位。雖然政經中心移至台北,再度歷經縣市分家一度沈寂。在八〇年代迎來科學園區之後,新竹地區又再度產生根本上的質變。
全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最高的城市、全台灣最年輕的城市、全台灣所得平均及中位數排名、全台灣淨遷入縣市排名......在在都可以看到「科學園區」爲這座古老城市帶來的化學變化。
同時,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上述資訊所帶來的社會訊號。
大新竹地區集結了台灣產業核心的科技製造業,其中台灣半導體業的從業人口,只佔台灣人的 1.3%,卻創造了台灣 12% 的 GDP。在創造出經濟榮景,擁有豐沛物質生活的同時,大新竹地區是否擁有相對應的公共建設、公共環境、公民社會呢?新移入的人口與舊地區的居民,是否在大新竹地區形成了全新的共同體?或者大家只是剛好生活在同個地方卻同床異夢的新竹人呢?
不論是從過去或現在來看,大新竹地區(甚至還要包含苗栗),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力是大的。不僅僅是從上述的經濟層面,更多的是這群擁有物質基礎,汲取了土地資源滋養產業的科學園區住民,應該承載更多的公共責任,參與更多的公共事務。
可惜的是,居住型態的興起,拘束了我們的想像,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社群連結。許多時候很多人對於公共事務的想像只有大樓社區的管理委員會,公共責任的可能只剩下四年、乃至兩年一次的投票。可是所謂的公民社會、公共環境、公共責任,只有這樣而已嗎?相信我們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這裡要談的,並不是檢討沒有權力的民眾。這裡想談的,是身為社區大學工作者,身為地方工作者的我們,比起投入在每日勞動的科學園區勞工們,應該有著更多對於地方的想法。所謂的地方,不是身下方寸之地,不是我們自己的小小地區,而是將鏡頭拉遠,放大到新竹縣市,甚至包含苗栗,從社區大學的角度,這裡所談的社區大學,是從一個地方組織,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習單位,從這樣的宏觀角度來看待大新竹,找出我們的位置,面對地方該有怎樣的行動。
身處新舊交匯的大新竹,文化與科技碰撞的大新竹,我們必須為此提出思考與改變。
這正是我們此地集結的意義之所在。
可能的契機:經驗與感受的地方學
如果我們能夠體會這其中意義,就可以理解我們可以到達的願景彼岸。
願景?彼岸?聽起來好大。那先暫且放下彼岸,讓我們來想想兩岸:頭前溪的兩岸。
近年歷經「百年大旱」、「乾淨水公投運動」、「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」等事件,不平靜的頭前溪,似乎讓我們有了古早時代搶水大戰的既視感。不過,細細觀察我們可以感受到從「流域」延伸到「水」的自然資源議題,已經重新進入到主流的「公共議題」。
對社區大學來說,這也是一個看似全新,卻也復古的機會點。
全新在於我們面對的是全新的氣候變遷,復古在於自然資源是永恆不變的命題。
從乾淨水運動的經驗可以理解,重點並不在於議題的難易進入門檻,重點在於議題對於民眾的需求程度,以及生活距離。生活於此時此地,無可迴避的就是我們周遭的公共環境。因此,頭前溪流域所能建構出的空間,甚至是從此空間建構出一個可想像的「大地教室」,要撐起大地教室所需要的「地方學」,乃至輻射出去的各式歷史、地理、人文、科學、生態等教育內容,都是聯盟可以努力切入的方向。
面對新時代的挑戰,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,我們所有的方法、所有的策略,都必須抱著「摸著石子過河」的心情來面對。
與此同時,我們同樣必須重新思考聯盟所想要的,以及地方所需要的,從社區大學出發,所要建構的大新竹願景是什麼。
這正是我們此時此地集結意義之所在,更是聯盟責任之所在。
作者:劉家維(竹松社區大學研究員)
Comments